我不敢說這是音樂或流行音樂的本質,但這正正是香港人最需要的。

林林種種的歌,再商業化的歌、再偏門的歌,總有喜歡它和討厭它的人。
不要埋怨市場令音樂變得商業化,在倒模歌泛濫的日子,我們便因此更懂得去欣賞每一首好的歌、每一首用心製作的歌,更願意去細味當中的一字一句。

很多人認為,現在的歌不流行、不入屋、不及以前的好聽,
偏偏筆者認為,於香港而言,現在是個音樂類型最豐富、最多元化的年代,而我們每個人都比以前的任何一個時代,更需要音樂。
既然回不去了,就只好帶著過去的經典,朝明天張望,我們會一直緊貼著整個華語歌壇,發佈不同類型流行歌的Chord譜,
為流行音樂文化能夠發展得更普及、更好,盡點綿力。 

而在流行鋼琴的課程中,我們不會要求學生去完成某些被廣泛認可的樂器考核,最重要的是,大家能夠享受在音樂當中。
藉著音樂,改善跟家人、朋友的關係。用音樂,建立一個套生活模式,甚至用音樂去貢獻社會。

無論你是什麼宗教、什麼性別、你的國藉、身份、地位、政見是什麼,在音樂面前,讓我們做回我們曾經相信自己會變成的人。
老實說,在這裡學的音樂,未必會為你帶來任何成就,未必能夠讓你成為下一個揚名海外的音樂人。
然而,如果音樂只是論成就,那就一點意思都沒有了!

音樂,就像一種語言,你們可以視音樂學院出生的音樂人為native speaker,但不是一定要字正腔圓、用字精確、表達流暢才配得起用一種語言的。
只要能夠溝通,透過溝通,使人們得以連結,來建構更好的明天,這個語言就有它的價值了。而音樂,亦然如是。